联系我们
    
物联网超高频RFID的技术介绍
来源: | 作者:MICKY(摘自作者:甘泉) | 发布时间: 2022-04-18 | 538 次浏览 | 分享到:
物联网超高频RFID的技术,谈到“物联网”这个词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但是如果要大家讲一讲到底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有什么作用,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许多人都会摇摇头,现在从物联网的定义以及物联网的演化史进行讲述,让你全面了解物联网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物联超高频RFID的技术介绍

谈到“物联网”这个词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但是如果要大家讲一讲到底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有什么作用,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许多人都会摇摇头,现在从物联网的定义以及物联网的演化史进行讲述,让你全面了解物联网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1. 物联网的定义

虽然物联网概念已经引起了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但是对于物联网的确切定义还存在很多争议,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物联网的定义会不断变化,人们对物联网的认识也会不断进步。下面就针对现阶段整个行业的不同方向对物联网的认识进行讲解。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Internet of Things.最早是在1999年被提出的,它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RFID+互联网)RFID标签、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

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总体来说,就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但物联网所有的元素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的。

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将物联同定又为当下几手所有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物体与物体之同、环境以及状态信息的实时共享以及警重化的收集,传還,处理、执行。从广又上说,当下涉及信息技术的应用,都可以纳人物联网的范畴。在其著名的科技融合体型中,是出了物取网是当下最接近该模型顶場的科技概念和应用。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施电信网等信目承意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其具有看量、先进,互联)个重要特证。

根聚国际电信联置:ITU)的定又,物联网主要用于物品与物品(Thing to Thing,T2T).

人与物品Homan to Thing. H2T).A与人(Human to Human. H2H)之间的互联. 但是与传统互联同不同的是.HZT 是播人利用通用装置与物品之间的连接,从而使得物品连接更加的商化、西HZH是指人之同不依籍于个人计算机而进行的互联,因为互联网并设有考虑到对于任何物品连接的问题,放我们使用物联网来解决这个传统意义上的问题,物联网。

腰名思又就是连接物品的同络.许多学者讨论物联同时,是常会引人一个M2M的概念,可以解释为人到人(Human to Human).人到机器(Human to Machine),机器 到机器(Machimr to Marhinr. MZM). 从本质上面言,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交互大部分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同的信息交互。物联网的概念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理解,想实现绝对的统一是很难的,它是由技术的进步和特定的历史环境所决定的。

 

2 物联网的历史及现状

在物联网的定义中我们了解到,“物联网”的概念是在不断变化的,以下为物联网的“编

年史”。

(1)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Kevin Ashton教授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早期的物联网是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2)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

之首。

(3) 2004年日本总务省(MIC)提出 uJapan 计划,该战略力求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希望将日本建设成一个随时,随地、任何物体,任何人均可连接的泛在网络社会。

(4)20051117,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5) 200811,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知识社会与创新2.0"上提出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代表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形成,并带动了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推动了面向知识社会的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形态的形成,创新与发展更加关注用户,注重以人为本。而创新2.0形态的形成又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

(6) 2009128 .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当年,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

(7) 20098月,温家宝总理“感知中国”的讲话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推向了高潮,无锡市率先建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运营商、多所大学在无锡建立了物联网研究院。自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人“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可比拟的。

现在物联网的概念已经是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它的覆盖范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1999 Ashton教授和2005ITU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已被贴上“中国式”标签。

2012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2011年增长38,6%,从智能安防到智能电网,从二维码普及到智慧城市落地,作为被寄予厚望的新兴产业,物联网正四处开花悄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随着我国物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和产业规模集群的形成,我国物联网时代下的产业改革也初露端倪,从具体的情况来看,我国物联网技术已经融人了纺织。

冶金、机械、石化、制药等工业制造领域、在工业流程监控、生产链管理、物资供应键管理、产品质量监控、装备维修、检验检测,安全生产、用能管理等生产环节着重推进了物联同的应用和发展,建立了应用协调机制,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了工业的集约化生产。企业的智能化管理和节能降耗。

 

3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技术能够发展到如今的程度,是与许多基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分不开的,其中最关健的3个技术分别是: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须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看广国的应用前景,在物联网中是最终端的物品身份识别方法。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实现副试与自动控制的重要环节,在测试系统中,被作为一次仅表定位,其主要特征是能准确传递和检测出某一形态的信息,并将其转换成另一形态的信息,其利用物理效应、化学数应、生物效应,把被测的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转换成符合需要的电量,传感器作为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共同构成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传感器技术可以探测的信息种类多种多样,包括外界环境温度、湿度、压强、压力,空气质量或者化学成分等,有了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才能把所有的环境数据整合在一起进行交互和运算。版人式系统技术 一是集计算机款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于一体的复杂技术、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以最人式系统为特征的智能终端产品随处可见:小到生活中的电子设备大到航天航空的卫星系统,嵌人式系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推动看工业生产以及国防工业的发展,如果把物联网用人体做一个简单比喻,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网络就是神经系统用来传递信息,嵌人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在接收到信息后要进行分类处理,这个例子很形象地描述了传感器、旅人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位置与作用。

Kevin Ashton教授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到现在的物联网的关键技术,都依托于射覆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可以说 RFID 技术是物联网技术最重要的技术基础,RFID技术已经成为物联网终端的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对所有贴有RFID标签的物品进行身份采集并将庞大的数据交给物联网,也就是说,今后当所有的物品都贴上RFID标签的时候,就是真正的“大物联同时代”的开端。


    
158-1466-7869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